水下动物技术/水下森林植物技术
水下动物技术/水下森林植物技术
水中的浮游动物、鱼、虾、蜗牛、鸭等恰恰以藻类为食,抑制了藻类的过度繁殖,不致产生再次污染,使自
净作用占绝对优势。总之,水的自净作用是按照污染物质→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轮虫、线虫、浮游生物→小
鱼→两栖类、鸟、人类这样一种食物链的方式降低浓度的。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致力于利用水生动物对水
体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来净化污水。尤其是利用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蚌、螺、草食性浮游动物和鱼
类,直接吸收营养盐类、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取得明显的效果。这些水生动物就像小小的生物过滤器,昼夜不
停地过滤着水体。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肉足类、鞭毛类和纤毛类。常见的后生动物主要是多细胞的无脊
椎动物,包括轮虫、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及其幼体等。微型动物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在处理污水中主要有如下作用:
(1)微型动物能分泌粘度等有利于细菌凝聚的物质,并且微型生物本身在沉降过程中挟带细菌下沉,因而改善了
污泥的沉降性能。
(2)微型动物能吞食游离细菌和污泥碎片,并能活化细菌,带动细菌一起运动,使细菌和有机物质充分接触,提
高了细菌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改善了水质。(3)微型动物本身能代谢可溶性有机物。
(4)微型动物对毒物比细菌敏感,可用以确定污水中毒物的毒阈值。有关试验表明,污水的净化系统中,水生
动物与细菌的关系密切,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因为水生动物是水体系统中最主要捕食者,通过捕食水体中的
细菌,水生动物能使水体的色度变淡,氮、磷浓度降低,藻类被除掉,水体透明度大大提高,水体变清。可见,
水生动物对净化水体有显著的效果。
鲶鱼 小龙虾
河蟹 河虾
田螺
原理图
水下森林植物技术
水下森林植物技术是将污染湖水或河水引入现存的湿地塘或以创建的湿地塘中,通过水
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形成的微生物膜对有机质的降解作用和植物本身对营
养盐的吸收作用而去除污染物,由于生长的挺水植物具良好的遮光作用,可有效抑制藻类的增殖
,净化后的水重新排回湖泊或河流。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
目前国内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把水生植物分为4类:
(1) 挺水植物 。 挺水植物是指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千屈菜、菖蒲、香蒲、
黄菖蒲、燕子花、慈姑、芦苇、灯心草、蒲苇等。
(2) 浮叶植物。 浮叶植物是指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凤眼莲、王莲、睡莲、萍
蓬草、芡实等。
(3) 漂浮植物。 漂浮植物的根不生于泥中,植株部分漂浮于水面之上,部分悬浮于水里。如
满江红、水鳖、浮萍等。
(4)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的整个植株全部没于水中,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于水面。如金鱼
藻、菹草、苦草、黑藻等。
苦草 荷花
菖蒲 芡实
黒藻 慈姑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